早前吉卜力工作室在官網釋放400張高解像電影劇照,附加了一句「請在常識範圍內使用」,卻由於日本、台灣網民創意大爆發,「#第一屆吉卜力大喜利大賽」在網上成為風潮,甚至有不少香港人跟風。可是你是否知道這hashtag中的「大喜利」到底是甚麼嗎?
wiki介紹大喜利的條目只有日文版,如果想了這詞解背後的歷史演變過程,推薦看這兩篇文章︰
.風傳媒︰第一屆推特吉卜力大喜利大賽為何爆紅?大喜利又是什麼東西?這篇懶人包一次告訴你
.第一屆推特吉卜力大喜利大賽的始作俑者,其實是這個漫畫家
總之來到網絡世代,大喜利的一般玩法,就是為圖片加上一句簡單而精警的對白。這些創作字句,通常會刻意無視原圖背後的脈絡或故事背景,但又會「準確」地描述圖片的情況,讀者便能在這種矛盾中找到樂趣或共鳴。一旦大家的笑點被戳中,這張圖就有很大機會在SNS上被瘋傳。
「大喜利」有一套特定的格式,不是所有圖文二次創作都屬於大喜利。舉個例,十多年前在宅圈有個很流行的梗—因為《千與千尋》的白龍跟《棋魂》的塔矢亮,都梳了個娃娃頭,髮色又相近,所以大家都笑說白龍想不起來的真實名字,其實就是塔矢亮。歷年有不少網民也製圖來諷刺這件事。
不過以上兩張圖,嚴格來說都不算大喜利,因為裡面的元素出自不同動畫,沒有大喜利「一圖配一句」的簡潔感。至於下面兩張圖,就符合大家公認的「大喜利」格式了。